0%

《遥远的救世主》解读之人物:芮小丹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芮小丹。对于芮小丹,只有两个字能够概括:那就是自由

芮小丹家境优越。母亲曾经是话剧演员,息影之后,在德国开了一家中餐馆,古城有她给芮小丹留的一栋别墅。父亲是著名的大导演,身家自然不菲。而她本人,八岁去的德国,在德国读完了小学和中学,有德国居留权。

而这一切,她都放弃了,她放弃了优渥的家庭条件,也放弃了人人艳羡的国外身份,她选择在国内做一个刑警。

执着于追求,不难,难的是不追求,芮小丹就是这样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我们就来试着走进芮小丹的内心世界。

1

和大多数人一样,芮小丹的爱情经历也分为追求、热恋和离别。

毫无疑问,她和丁元英的感情是她先发起的攻势。她从那顿戏弄丁元英的饭局开始,就已经对这个男人无可自拔了。

她赎唱片、去北京、租房子,这一切都是她在主动作为,而丁元英只有被动接受的份儿。

她为了爱情,从一开始就付出了自己的所有,包括尊严。

她可以放下尊严和冷战多年的父亲开口借钱;她可以脱光所有的衣物,站在意中人面前,只为履行一个程序。

即使是这样,她却爱而不得,丁元英把她拒绝了。直到两人在生死面前,拥抱在一起。他们的感情起源于死神的擦肩而过,终于也结束于死神的再度垂青。

书里面的原文是她接受不了自己的毁容和残缺,所以选择了自杀,对于和丁元英的感情,她没有丝毫的犹豫和留恋,果断扣动了扳机。

她就是这样一个敢爱敢恨的人,她和丁元英感情的开始容不得丁元英拒绝,同样,他们之间的结束也由不得丁元英告别。

2

从世俗的标准上来看,丁元英是成功的,他为了这个成功,在德国苦熬十年。但芮小丹可以轻轻松松的放弃。

丁元英说她的这种状态,在常人眼里,是一种病态。芮小丹说,我什么都不是,我就是这样。

所以最终丁元英只能感叹道:

“所以,你的生存状态不是病态,用佛教的话说是自性无所挂碍,是自在。自在是什么?就是解脱。参来参去,我不如你。”

但是芮小丹自己也有追求的东西,所谓的德国永久居留身份,固然代表了高福利、高收入、自由出入欧美国家,在国人面前有面子。

“但是,这是人家德国人能够给一个中国人的东西。总有些东西是人家不能给你的,比如你永远是边缘人,你融入不了别人的主流社会,更不可能做警察。但是,在中国可以,这是国籍和血统给你的权利。”

芮小丹追求的正是这种主流社会的认可,她是有家国情怀的。

有人说了,那她难道不能放弃这种认可吗?

不能。生而为人,每一个人都需要一个源头,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喜欢寻根问祖,因为要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为什么孙中山先生毕生的愿望是要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中华文明从黄河流域发源,从古至今,不曾中断,这种基因是与生俱来的。汉族受外族人统治的历史放眼整个中国史,只是很少的时间,区区三百年而已。

所以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需要这种认可和融入,中国人更是如此。丁元英和芮小丹他们都需要这种认可。

丁元英因为需要这种认可,宁愿承担他可能会被认为的「不道德动机」,终止了私募基金的运作。

芮小丹因为需要这种认可,放弃了德国居留权,回国当一名代表了主流社会的警察。

国家和民族,这是刻在一个人基因里的烙印,无法改变。

3

芮小丹对待朋友,永远是真心实意。

在欧阳雪最窘迫的时候,她没有拒绝欧阳雪要求,而是选择入股酒店,她其实是认为这份情谊,比酒店失败的风险更加重要。

当肖亚文拜托她照顾丁元英的时候,虽然她们已经许久不曾见面,可她还是答应了下来,而且给丁元英找了一个还不错的房子。

同时她是一个有边界、知分寸的人。在酒店年底分红的时候,她主动拿出了三笔钱,一笔是 2 万元的车钱,一笔是四次请客的钱,一笔是给冯世杰的两箱酒钱。

这些账,芮小丹心里都一清二楚,她不是一个不明事理的人,亲兄弟,明算账,她不会过度消费感情,她懂得这个度在哪里。

反观现在,好多人为了显摆自己有面子,朋友开了一家餐馆,他就拉上一帮狐朋狗友去蹭吃蹭喝,还大言不惭的说今天我请客,朋友当上了一家公司的小负责人,就着急忙慌的让人帮自己的亲戚安排一个工作。

这种人,要敬而远之。

她懂礼节,去北京租音响店的时候,她会给韩楚风打一个电话,以示礼貌,她也会担心朋友的想法,照顾肖亚文的情绪。

这些问题,她都处理的很好,她是一个不会让朋友难做的人。

芮小丹其实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和自由,那就是跟随本心,勇敢的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价值的人,就是幸福的。

这让我想起了陈佩斯。陈佩斯他从《吃面》名声大噪之后,就和央视闹掰了,他在北京的郊外,开办了一所喜剧培训班,专心钻研他热爱的喜剧事业。

世界上不是只有央视一条路,现在的他,反而被更多人所了解和熟知。

我们喜欢芮小丹,喜欢的就是她的洒脱和独特的性格魅力,因为不常有,所以才会那么的吸引人。

就像那首匈牙利诗人的诗歌一样: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