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猫大人推荐的《邻家的百万富翁》一书的核心观点。美国人的书一般都会罗列详实的数据和案例,但是道理其实就那么一个,其余的都是论证。
我觉得这本书适合的对象是那些还没有建立正确的财富认知的朋友。比如:
- 认为钱不是省出来的,而是挣出来的,会花钱才会挣钱
- 陷入消费主义陷阱,买了太多没用的东西
- 试图一夜暴富,认为只有通过某一个巨大的机会才能实现财务自由,例如股票翻十倍
- 认为依靠工资永远无法实现财务自由
核心理念就是,即使没有 6 位数或 7 位数的年薪,通过努力工作、勤劳节俭,假以时日,你仍可以变得富有。其中的指导原则很简单:多挣少花,结余用于投资,让财富随时间而增长。
一、富裕的定义
我们首先来看下什么叫做富裕。
定义某人是否富裕,不是看他拥有多少物质,而是看他有多少净资产。即所有资产现值-负债。
所以外在的物质并不能说明他就很富裕,身着名牌,开着豪车,但是如果这是用每个月的工资换来的,那也是个穷光蛋。有人可能会说这些东西是可以变卖的。但是要知道,外在的物质都是消费品,消费品的贬值是非常严重的,并不具有保值增值的属性,也就谈不上资产。
那么,应该如何确定你是否富裕?有一个简单的公式:
年龄 × 除继承外所有来源的税前家庭年收入 ÷ 10 - 所有继承财产 = 应该拥有的净资产
假如你今年三十岁,税前家庭年收入是 30 万,继承财产是 0,那么净资产应该是 30×30 万÷10=90 万。
这个公式有一个问题在于,在职业生涯初期,收入很有可能是逐年上涨的,那么也很简单,用平均年收入即可。
二、财富大厦的基础
这本书的作者,访问了 14000 位美国的百万富翁,而社会现实是,美国中等家庭的净资产不足 1.5 万美元,即使那些薪水排在前 20%的人也并不真正富裕,他们的家庭净资产中位数不到 15 万美元。
这个应该是 1996 年的数据,可能已经今非昔比。但在 2016 年纪念版序中,作者的儿子认为书中的结论依然适用。
那么哪三个词可以总结这些富人?答案是节俭、节俭、节俭。但是所有的媒体上的广告几乎都在宣扬消费主义,这些广告都在想让你的钱从口袋中溜到消费品公司老板的账户上。
在邻居眼中,这些百万富翁的生活方式毫不起眼,即使他们的净资产位于所在社区的前 10%。
在服装上,50% 的百万富翁曾经买过的服装不超过 399 美元。而在具有 1000 美元服装的人里面,年收入在 5 万到 20 万美元之间的非百万富翁的人数,是百万富翁的至少 6 倍。
那这些是什么人群呢?他们通常没有自己的企业,更多的是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律师、销售以及医生。
也就是我们所认为的中产阶级。
大部分的百万富翁,在衣食住行上的花费,都非常节俭,他们的妻子,比他们甚至更加节俭,这是他们积累财富的第一步。
而另外一部分,关于房子,如果你的房子无法为你带来现金流,那么房子就是负债而不是资产。这是我从《财务自由之路》里面获得的一个很重要的理念。
很多人会把房子认为是自己的资产,但实际上,那是银行的资产,是你的负债。因为每个月你都要把贷款付给银行。
在这本书中,同样给出了一条忠告:
如果你还不富裕,但希望有朝一日富起来,绝对不要购买按揭贷款额超过全家年实现收入两倍的房子。
我在之前看深圳房子的时候,中介问我预算,假如我说 400-500 万,那么中介推送的一定是 500 万的房子,而不会是是 400 万多一点。这本书一针见血指出了这一点:
和中介商量贷款,正如请一条狐狸去计算你笼中有几只小鸡一样。
《财务自由之路》和本书都给出了相似的建议:如果你想要早日财务自由,那么就不要过早的背上房贷。
三、富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富有的人分配时间、精力和金钱的方式,与增加其净资产的方式一致。简而言之,越早开始投资理财,那么就能越早积累起大量财富。
作者调研了收入水平相近的两个医生群体,他们的收入是普通美国家庭的 4 倍多。然而,拥有不同财务观的医生所拥有的财富数量大相径庭。
一位理财外行的医生认为「钱,是最容易再生的资源」。而与之对应的理财大师则认为「钱是资源,永远不应该浪费,即使收入非常高,规划、预算和节俭也是积累财富必不可少的部分。」
如果你不想未来的经济情况出现问题,那么就应该尽早开始财务规划。
而在买车这一项消费上,大多数的理财大师,都会选择买二手车,而不会在一手车商间比来比去。他们每个月都会花 8 小时左右的时间来进行理财投资,理财外行则十分钟都没有。
几乎所有的百万富翁(95%)都拥有股票,他们会把 20% 以上的财富投资于上市公司股票。但是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持有时间:
1% 的人持股几天;
9% 的人持有时间不到 1 年;
20% 持股 1-2 年;
25% 持股 2-4 年;
13% 持股 4-6 年;
32% 持股超过 6 年。
为什么百万富翁倾向于长期持有而不是频繁交易?那是因为频繁交易会产生非常高的交易费用。百万富翁们花更多的时间研究数量很少的几只股票。
四、你的物品不代表你的身份
还是说节俭,请不要把你的钱都拿去消费,千万不要,如果你想财务自由的话。
单从汽车这一项来说,百万富翁是如何获得汽车的呢?约 81% 的人买车,其余人租车。只有 23.5% 的百万富翁拥有新车,大部分人在过去两年里没买过车,25.2% 的人在 4 年或更长时间里没买过车。
接受调查的典型百万富翁购买最贵汽车花费金额的中位数约 2.9 万美元,这相当于他们净资产的不到 1%。
实际上,普通车主花在买车上的钱至少相当于他们净资产的 30%。
在房产上,50% 以上的百万富翁,不住在高档住宅区。即使每年挣 10 万美元,你也富不起来。也许你不知道,住在隔壁价值 30 万美元房子里的邻居是在致富之后才买了那所房子,而你买下房子是指望变得富有。
张云帆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他说,他绝对不会花超过净资产的 1/12,来购买一个商品,核心还是省钱。
五、百万富翁如何培养能干的子女
- 决不告诉子女他们的父母很富有。
- 不管你多么富有,教你的孩子自律和节俭。
- 直到孩子建立了成熟、自律的成年人生活方式或事业有成后,才让他们意识到你很富有。
- 尽量不要讨论每个子女或孙辈将来会继承的遗产或作为礼物收到的物品。
- 决不以给现金或贵重礼物作为与成年子女讨价还价的一部分。
- 不要插手成年子女的家庭事务。
- 别尝试与孩子竞争。
- 永远记住你的孩子是独立个体。
- 强调孩子的成就,不管多么渺小,而不要强调他们或你成功的标志。
- 告诉你的孩子,世界上有许多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
六、如何成为百万富翁——找到你的细分市场机会
以富人、富人子女和富有的丧偶者为目标的市场有无限商机,那些为富人服务的人往往也成了富人。
富人,尤其是白手起家的富人,在许多消费品和服务上确实节俭,斤斤计较。但在购买投资建议和服务、会计服务、税务建议、法律服务、给自己和家人的医疗护理、教育产品和住房方面,他们完全不同。
在接下来 20 年,在不同领域内为富人及其继承人解决问题的专业人士应该有很大需求。
在中国我认为也是如此,律师、会计师、理财规划师、养老规划师、高端医疗等等服务提供者,往往至少也是中产阶级。
不到 20% 的百万富翁企业主将企业交给子女拥有和经营。为什么?要相信富裕父母的选择,他们知道生意成功的概率。他们明白,大部分企业很容易受到竞争、不利的消费趋势、过高的经营开支和其他不可控变量的影响。
那么这些百万富翁建议子女干什么呢?他们鼓励子女成为个体经营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建筑师、会计师和牙医。
————————
后记
最近连续看了《财务自由之路》以及《邻家的百万富翁》,我认为对于建立财富认知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两本书,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你不想陷入财富困境,那么一定要尽早开始理财。
这些理念,我无比赞同。
其实现代社会的发展从一个侧面来说,也是消费品的发展,所有的消费品企业都在想让我们花更多的钱。我们甚至已经习以为常。比如从买房子一项来说,我想绝大多数的人都会认为,背上房贷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事实并非如此。
房贷,可以不背;消费品也可以不买,总之,不要让你的钱从手中溜走。
每天一杯星巴克,一年就是将近一万元,这是多么大的一笔数字。可能有些人认为这笔钱不算什么,关键不在于绝对值的大小,而在于理念。
所以其实理财很简单,如果你认同节俭,那么瞬间就能接受,如果不认同,似乎说再多也没用,还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没酒喝凉水。
理财的意义就在于,明天不要喝凉水,后天也不要。这是一个先苦后甜还是先甜后苦的区别——虽然在理财者的眼中,他们从不认为自己很苦,每天看着资产变多就是他们最大的快乐——只不过在旁人看来,从不消费是一件很苦的事情。
天知道他们有多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