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经理眼中的「利润」「成本」「收⼊」 
- 互联⽹产品的变现路径及变现公式 
- 从钱向前推,理解业务公式 
- 平台性质的⽣意是怎么回事 
- 盈利能力有两部分:收入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
- 卖报纸的收入形式:广告和内容订阅带来收入
《注意力经济》
- unit loop:如果整体交易是通过单次交易汇集起来的话,那就必须要看单次交易
- 设计一个产品很多时候是设计单次交易
- 水电租金、货架等成本不计算在单次成本里面
- 不产生这次交易就不会产生的成本,就是单次成本
- 房租、员工工资等属于固定成本,不是可变成本
- 如果现在要卖 100 瓶可乐,那就需要把所有单次交易合并起来
- 不是财务上的毛利,而是作为一个产品去理解的时候的毛利
- 放大交易量会有什么影响 - 成本可能会降低
- 收入可能会变多或者不变
 
- 案例:健身房卖健身课 - 一节课 100 块钱,50 块钱给教练,50 块钱归健身房 
- 固定成本太高,交易量又上不去 
- 团课 
- 线上 
- 办卡 
 
- 休息 - 案例:诊所,为了提高用户体验,限制单次诊疗时间下限,以及诊室独占
- 这种交易量一下子就限制死了
 
- 健身房经济,通过超卖,来把模式跑正 
- 按次付费的新模式 
商业产品的几种常见变现方式
- 广告 - 几乎只有亚马逊是不靠广告来支撑自己的财务模型的 
- 所以很多互联网产品是很奇怪的,所有的产品都在让用户沉迷 
- 品效合一神话 
 
- 卖功能 - 滴答清单
- 卖项目交付:做 TOb 的一整套解决方案
 
- 卖内容 - 极客时间、得到
 
- 卖社群 - 知识星球
 
- 卖数据 
广告
- CPT 按照时长控制 
- 服务器往往归到固定成本中 
- 如何放大交易量? - 6 个每日福利的板块,天花板固定了
- 有钱的广告主父亲,有哪些广告主愿意来投广告
 
- 销售底薪会造成固定成本增加,提成导致可变成本增加
- 利润如何组成 
- 规模能不能放大 
- 可持续性怎么样? 
- 究竟是谁在付款? - 教训:抽奖助手一个广告主付了很多钱,投资人花钱买的规模,买数据指标一定是不可持续的,忽略了可持续性,导致后来这笔收入被抽掉
 
点一下付点钱:穿山甲
- 按照点击付费
- 裂变、营销、各种病毒式的传播,都是为了降低可变成本
- 如何放大规模?流量里面点击广告的比例如何放大?
功能
- 知识星球的交易分析
业务分析
商业分析,拆细了,就会到用户行为分析。
提纲
知识星球
- 很重要的一个是高粘度、高频品类 
- 这里营销与获客为什么放到固定成本? - 营销与获客成本如果是 CPS,那就是可变成本,也就是按照人头收钱 
- 对微商来说,并不是按照人头来计算获客成本的,这个周期很长,长期来看,是能够计算出来一个固定的比例的 
- 现金流也非常重要 
 
- 集中所有精力来提高流量和注册转化率
平台
《Unix 简史》
最常说的就是交易平台,大家在上面买东西,是一个有多方关系的东西,都是平台型产品。
- 佣金:为什么大家愿意付佣金,提供的价值是什么? - 服务? 
- 基础设施? 
- 渠道?比如滴滴,自己接客不稳定 
- 如果没有搞清楚自己的价值,而只是因为垄断地位,那这是非常危险的 
 
- 流量分配 - 用户其实是为流量支付了费用的
- 佣金和流量分配的比例如何
 
- 增值服务 - 在基础功能之上做一些服务
 
- 金融服务 - 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利差 
- 沃尔玛库存周转周期很短,但是给供应商压账期,如果缺钱,那就贷款给供应商 
- 供应链金融 
 
- 规模效应 - 一千个用户和一万个用户的成本是完全不一样的
 
- 网络效应:用户越多,体验越好,就会吸引越多的人进来 
- 案例:一个朋友做平台,问如何给买家和卖家做补贴 - 对于需求方有很强的的控制力,也就是买家
- 把补贴都给没有议价能力的一方,也就是卖家
 
- 不管用户如何变化,固定成本不变,这就叫边际效应,且固定成本占据比例很大 - 营销:央视广告,美团在 hao123 的位置,必须要有边际效应,否则钱就白花了
- 所做的产品必须要能够养活产品和开发
 
- 原来做美妆,现在做服饰的例子 
- 品类之间的边际效应,通用搜索和医疗搜索 - 多个充电宝之间的竞争,美团充电宝和大众点评排名有关系
 
- 新平台永远有机会,成熟平台都会有马太效应,一般通过一些运营手段打压头部卖家 - 宇宙熵增到一定程度,就爆炸了
 
- 流量一定是被毛利最高的人拿走——有钱买流量 - 对于平台方:做好基本的审核和控制
- 做富人税,流量到一定程度,流量越贵
 
- 做教育的把所有教研人才都吸光了 
- 上下游两端都有非常大才行
- 打车上游是巨大的运力,下游是零散的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