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有些东西就留在回忆里挺好

前阵子状态不好,好久没写文章,好在现在回来了。具体过程我写在了我的专栏里面。

这篇文章,算是对既往状态不好的一个了结。

没出正月就是年,想聊聊过年回家的那点儿事儿。

这个年比往常有意思多了。前几年,一方面是疫情,另一方面也是大年三十晚上要值班,所以从来不曾和家人在年前团圆过。而今年二十八就到家了,狠狠地感受了一下年味。不然年后回家,总觉得少点儿什么。

首先是因为疫情好几年没见的朋友,今年也约起来了。有从一年级就开始玩的发小,有初中结识的挚友。算下来,都是二十年起步的交情了。

发小的闺女已经一岁多了,小脸蛋儿白里透红,走起路来已经颇为稳当,只是还不会开口说话,咿咿呀呀的不知在说些什么。她的眼睛和她爸颇为相似,而且都同样爱笑,笑起来眼睛就看不见了,这一点足以证明是发小的闺女。

或许是越来越接近而立之年,当我抱着他闺女的时候,竟然萌生出了「我也想有个这样的闺女拿来玩」的想法。

我们后来一起去了高中母校的新校区。新校区刚建成不久,我们都不曾在这里读过书,只是听说新校区颇为壮观,有点富丽堂皇的感觉,比起一般的大学校园,也毫不逊色。

门口一块大石,上面是刘震云手书的校名。说起刘震云,那真的算是我们延津县的名人了。延津这个地名,也因为他的作品,被人熟知。最近优酷有一个采访节目叫《听你这么说》,其中有一期就是采访的刘震云。

主持人李静和即将上映的《一日三秋》舞剧剧组,一起来到了延津,我倍感亲切。

对于刘震云,我最初好感是不多的,虽然从初中开始,他的大名就如雷贯耳了。但是因为《手机》这部电影,崔永元和冯小刚、刘震云之间纠纷不断,让我对他有点提不起兴趣。

后来在各种综艺节目上经常看到他,比如《脱口秀大会》《我们民谣 2022》等,他发言幽默又富有哲理,让我逐渐对他开始产生了好感。

他说他的作品里面有两个延津,一个是现实的延津,一个是作为意象的延津。现实的延津是没有黄河的,这里虽然是黄河古渡口,可是黄河早已改道,不再从这里经过。可他的作品中,比如《一句顶一万句》中,有一条津河,从这里奔腾而过。

因为故事是需要有一个起源地的,而延津对他来说无疑是最熟悉的地方。火烧、胡辣汤和烩面,是让他最不能忘怀的乡土记忆。

记不清是哪个作家说的了,作家开始写作必然是从他最熟悉的乡土开始写起来的,但是如果他不能超越乡土,那他就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

刘震云无疑已经超越了乡土。

节目中刘震云和嘉宾们吃饭,上来一道特产,槐花炒鸡蛋,这个绝对是我小时候的记忆了。小时候每到 4/5 月份,大人孩子就开始拿起长竿,竿头绑着镰刀,到处去够槐花。

除了槐花炒鸡蛋,还有一道美味,槐花菜馍,蘸上辣椒酱,绝了,想想就流口水,可惜现在也很难吃到了。

我想,我开始喜欢刘震云,也是因为这种思乡的情节吧。

再说回高中,正门口一座行政楼,旁边是教学楼,后面是宿舍,恢宏气派,还有标准化的运动场和跑道。

比起 10 年前,可以说是大不一样了,听说现在的学费要 1 万元了,不禁令人咂舌,我记得当初我们才 500 块钱。

行政楼

钟楼

朋友三人在崭新的运动场上

如今三个人还想再跑个八百米已经跑不动了

这高中确实比一般的大学还要气派了,已经完全不是当初我们买了饭、还要在一个大仓库里蹲着吃的高中了。

虽然觉得一个高中搞这么大,有点夸张了,可是学生们能够有宽敞的教室学习,冬暖夏凉,课余时间有崭新的篮球场和运动场可以锻炼身体,食堂的环境也要比之前要好上太多,条件越来越好毕竟还是一件好事,吃苦从来都不是值得炫耀的事情。

高中学生不但要学习,但有一个健康的心灵和强健的体魄更加重要。

村子没什么太大的变化,只是车更多了,初二那天我们出门,整条街都堵住了,从这里也能感受到,汽车消费市场,几乎已经接近饱和了。

村子里近几年一个重要的变化是,突然间成为了一个文物保护单位。因为我们村竟然是抗日时期的一个办事处旧址——延浚汲琪四县边区八路军抗日办事处。

印象中的旧址只是一片破房子,现在由于陈毅曾经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被当作文物保护了起来。

村口的牌子

看这路上的车有多少,这是大年初二拍的照片,这个路口是我们出去的一条主干道,结果被堵成这个样子。

以前上高中的时候,总是在这里打车去县城,上大学的时候放寒暑假回家,也会从这里下车,那时候快要到站时,都会在这里张望着我妈的身影,而我妈也都会骑一辆摩托车,在路边等我。后来家里有了车,就不再打车回来了,我爸会开车去高铁站、火车站接我们。

车是个好东西,盼望不再是路口的望眼欲穿,而是一下子拉近了几十公里的距离。

村里的主街道

村里的主干道还是老样子,前些年,为了搞形象工程,在路旁栽了树,还挖了下水道,现在这些变得毫无意义。下水道挖了之后就从来没有用过,所谓的人行道人也根本走不上去。乡村里面还是要少折腾点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呢?

可能只在当时为了给某一个乡领导升官发财创造业绩。

这两幅图片,就是当年的陈毅旧居了。遗憾的是没有进去看一下,听说现在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红色教育基地呢。

印象中的旧址

上图左下角的铁门,是我发小家里,小时候不知道去他家多少次,可是从来不知道,他们家对面的破房子还有这么多的来历。现在这个两层的旧楼,已经不存在了。

每次回到家里,就总是能勾起这么多的回忆,可能是离家太远了,这些年,基本上是一年回一次家,每次都待不了几天,还要抽时间去老丈人家里,能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享受慢时光的日子,越来越少了。

这个村子,我十三岁前都是在这里度过的,十三岁到十七岁上高中,一个月可以回家一次,后来上大学,就只能寒暑假才能回家了,而如今到外面工作,变成了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回去,我离这个村子越来越远,村里的人情冷暖,也渐渐的越来越陌生。

这或许是必然的代价吧。

有些东西回忆起来是很美好的,可是如果真让我现在每天呆在村子里,没钱赚,也没钱花的时候,可能又是另外一番心境了。就这样保持距离,留存记忆,挺不错的,距离才能产生美。

说到这里,明天又该上班咯,上周刚定的 OKR,2024 已然过去了两个月。 人生车轮滚滚向前,时间不曾有一刻停留,还是得干活儿呀,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