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我准备换一个解读方式,不再絮叨书里面的情节,如果你没看过这本书,可以先去看一看。我只捡着精华来解读,不然每次篇幅太长,干货又太少,让人不太过瘾。
上回书咱们说到,芮小丹被丁元英给拒绝了,芮小丹伤心欲绝。
随后她只能用工作来麻痹自己,转眼三个月过去了,在一场抓捕要犯的砖窑里,芮小丹被一把枪顶住了脑袋。
幸好是一颗臭弹。
芮小丹知道自己差一点就再也见不到丁元英了,她感受到了锥心之痛。她再也抑制不住自己汹涌的情感,拨通了丁元英的电话。
随后两人的感情大幕,终于拉开。丁元英一句「此生得你红颜知己,足矣」正式接受了芮小丹的感情。
两人云雨过后,芮小丹带丁元英去吃工夫面,在饭桌上,两人开始了那段经典的关于文化属性的讨论。
说到这,咱得插一句。在两人出门的时候,丁元英问芮小丹为什么不开宝马车,芮小丹说,这种车不是我能开得起的。
丁元英说,着相了。
所谓着相,是一个佛教的一个术语,指的是执迷于表象而偏离了本质。那宝马车的本质是什么,无非就是一辆代步工具而已。不管是宝马还是劳斯莱斯,都逃脱不了作为车的本质。
如果是普通人,听到这,是不是应该放心大胆的去开这辆车?可芮小丹没有。
芮小丹虽然开了这辆车带丁元英出去了,但是她说:
元英,别让我觉得女人脱了裤子就什么都有了好吗,给我留点尊重。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体现它性质的相,只要着对了,就是不着相。
你看,芮小丹说的更加直指本心。丁元英说着相了,那是因为他有这个实力,他开得起宝马车,所以他认为这个相无所谓。
但是芮小丹不这么认为。芮小丹没那么有钱,当然她的背景很好,可是她非常独立,她完全靠自己的收入养活自己,但是刑警的收入,显然是不足以支撑得起她开宝马车的。
那就像穿衣服,不管承不承认,名牌在某种程度上,彰显的是一种地位,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追求名牌和攀比了。如果你非要让一个农民下地的时候穿上 LV,不是不行,只是不合适。
所以,每个人着对了相,才是恰到好处,适合才会让人舒服。
话说回来。丁元英和芮小丹在饭桌上谈到了文化属性的话题。
丁元英: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任何一种命运归根结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芮小丹:什么是强势文化?什么又是弱势文化?
丁元英: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籍」,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
我们先来说下所谓的透视社会的三个层面。
所谓技术,就是科技发展水平。中国古代两千年来都是农业社会,不存在什么技术可言。就从交通来说,尤其是北方,经常打仗,导致河北河南这一块动不动就颗粒无收。所以从明朝迁都北京开始,北京城的粮食都是需要从南方走水路运过去的。为什么走水路,因为水路的成本低,陆路交通不便,没有火车,全靠马车和人,而马车装不了几斤粮食。走水运的运粮船,动辄可以承载几千斤。
再来看制造业。直到 20 世纪 30 年代,我们国家还有大量的家庭纺纱织布作业。在我小的时候,我姥姥家里还有织布机,那可已经是 20 世纪 90 年代了。而英国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就开始用织布机取代了织布女工,用机器取代了人力。
再看看现在,我们国家的高铁早已成为了一张国家名片,从北京到广州,一日即可到达,放在清朝,普通人正常的速度需要 2 个多月才能到达。而制造业,除了高端制造,其他的制造业我们国家早已是世界的制造工厂,高端制造我们也在奋力追赶中。
在历次的工业革命中,第一次第二次都是由西方主导,第三次工业革命我们已经可以齐头并进,当前进行的 AI 革命、新能源、高端制造、航空航天我们甚至可以局部领先。
我们国家的互联网、移动支付更是完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这就是技术给社会带来的变化。
然后就是制度,东西方制度的差异,这个话题不便多说,大家自己理解就好。
最后就是文化。我们国家常常以中华上下五千年自居,思想上有诸子百家,儒释道,墨法兵;文学上有诗词曲赋;戏剧上有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艺术上有书法、绘画、雕塑、建筑;我们还有民族服饰、民族舞、民族习俗等等非遗文化等。
我们国家的文化不能说不繁荣,不能说不丰富,孩子小时候看的是奥特曼,长大了看的是变形金刚,再大一点看的是科幻大片。
那么是我们的人缺乏创造力吗?我们没有能力创造出灿烂的文化产品吗?我想不是。更多的应该反思是不是制度限制了文化创造。
好在这些年,我们国家已经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化作品。例如国漫巅峰《哪吒之魔童降世》《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例如《流浪地球》《三体》《狂飙》《漫长的季节》。这些足以证明,我们国家是不缺创造的才华的。
那么再说回到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上来。
丁元英这里所说的强势文化弱势文化指的是什么呢?读懂这个需要了解这部作品当时的创作背景。
书里面的时代定义是 20 世纪 90 年代,在第一篇文章里我们谈过「柏林墙倒塌」「东欧剧变」,这就是当时的时代背景。
我们都知道改革开放始于 1978 年,但是 90 年代才是发展的起步期,邓公 92 年南巡讲话,才让中国重新回到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来。我们引入市场经济体制,引发了社会关于姓资还是姓社的讨论。
那强势文化其实就是关于市场竞争,讲究的是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而大锅饭,计划经济的弊端的显而易见的,每个人的生产力被极大的遏制,这是人性。当你在一个集体里面,激励落不到个人,无法体现多劳多得,就会想要偷懒,就会出工不出力。
弱势文化就是期望救主的文化,永远期望有一个「主」能够替自己做决定。那放在当下的环境,就是年轻人向往的由公家包办一切,指望铁饭碗,永远有皇粮吃。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很多人应该还有记忆。表现在现在的例子就是考公,考编制。
20 世纪 90 年代,国企大下岗还历历在目。当前的一胎生育率不足 0.5%,7 年时间人口出生总量下降一半,当没有那么多人口的时候,你觉得逻辑会不会发生变化?我们还需要那么多学校吗?还需要那么多的老师吗?还需要那么多的人民公仆吗?
当下已经有这样的苗头和趋势了,农村日渐空心化,合村并居越来越多,那还需要那么多村委会吗,自然不需要了。
这样的时代,我觉得很快就会到来,到时候教师下岗会成为新的潮流。
那你现在还会觉得考公就能解千愁了吗?我们国家发展不过几十年而已,考公这件事情也不过是最近二三十年的潮流,误以为这就是一辈子,是年轻人最大的悲哀。
而满口 996、资本家、劳动法,一个比一个溜,可是蓦然回首,却发现自己早已找不到工作。
如果真的要有一个主,那就是丁元英所说的,强势文化的主。抛弃幻想,努力奋斗,才是个人的永久制胜法宝。
那有人就会说了,市场经济就一定是好的吗?就一定没有问题吗?
朋友们,这个世界不存在完美的制度,我们所做的一切行为本质都是取平衡。正所谓两者相权取其轻。很多人说,经济虽然发展了,但是现在的人可比以前少了许多人情味,也滋生了很多社会问题。朋友,先吃饱饭吧。以前为什么没有这些乌七八糟的想法和现象,那时候连饭都吃不饱啊,物质生活没有极大的充裕,谈什么精神追求?
说白了,现在就是吃饱了撑的。就像姜昆反郭德纲的三俗一样,郭德纲说的那句话:相声还是先搞笑吧,要是连搞笑都没有,那可就太搞笑了。
同理,再有人说怀念七八十年代,我会告诉他,朋友,先吃饱饭吧,连饭都吃不饱,那可太搞笑了。